2019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检查结果通报
根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四届教学活动月实施方案》(赣科大发[2019]39号)安排,12月3日至12月16日,教学督导评估中心组织校教学督导组对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专家认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各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校外专家论证完成情况
校级教学督导组根据联系学院安排,对各学院的2019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外专家论证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个别学院未能及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两项工作任务;部分学院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尚未及时邀请专家开展认证;部分学院专家认证材料未收齐等。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各学院2019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家论证完成情况
|
1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按时完成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网络工程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涂料)
| 按时完成
|
化学(师范类)
| 未论证
|
应用化学
| 未定稿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涂料)
| 未论证
|
3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论证材料未收齐
|
生物工程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学院英语
| 按时完成
|
商务英语
|
翻译
|
日语
|
5
| 教育学院
| 教育技术学
| 按时完成
|
学前教育
|
6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按时完成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7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按时完成
|
8
| 商学院
| 电子商务
| 按时完成
|
国际贸易
|
物流管理
|
9
| 经济管理学院
| 会计
| 按时完成
|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
|
管理科学
|
10
| 法学院
| 社会工作(含职教)
| 按时完成
|
法学(含企业法律事务)
|
11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
| 按时完成
|
12
| 历史文化学院
| 历史学
| 按时完成
|
文博
|
13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按时完成
|
广告
|
广播电视新闻
|
14
| 音乐学院
| 舞蹈
| 按时完成
|
音乐表演
|
音乐学
|
15
| 美术学院
| 美术学
| 未按时完成
|
动画
|
工艺美术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环境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16
| 药学院
| 药物制剂
| 按时完成
|
药学
|
制药工程
|
17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学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工程造价
|
18
| 通信与电子
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完成2位专家论证
|
电子信息工程
| 完成1位专家论证
|
物联网工程
| 未完成
|
物理学
| 完成1位专家论证
|
19
| 材料与机电
学院
| 材料化学
| 未按时完成
|
金属材料工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二、校外专家论证意见反馈的主要问题
1.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各方参与度的体现不够。
(2)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够精准,有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宽泛,或层次不够清晰。有的专业人才服务面过窄。工科类专业要进一步紧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思想,师范类专业要进一步紧扣师范专业认证核心思想,进一步明确地体现专业教育类型的培养模式。
(3)部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相互关联性体现得不够具体,有的专业的课程设置难以支撑培养目标,有的专业的服务面向在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中的支撑体现得不够明显,或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特色性目标在课程体系中支撑不足,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或未来的职业特征表现不足。
(4)有的专业目标内涵分解缺乏相关要素的内容,或目标内涵之间重复交叉,逻辑性不清晰。如有的专业缺乏学科素养培养目标,有的专业缺乏能力培养目标。
2.关于专业毕业要求
(1)有的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对照表内涵结构不清晰,存在交叉,导致该关系矩阵不够合理。
(2)有的专业的毕业要求未体现专业特点。毕业要求项之间的内容与逻辑关系有时存在交叉、重复、内涵从属关系不对应、层次不清晰的现象。有的毕业要求项之间缺乏区分度。
(3)有的专业的毕业要求的可测可评性不强,未体现对毕业生能力水平程度的描述。有的毕业要求项写成了培养目标预期的内容。
(4)毕业要求指标分解点超出毕业要求项的内涵范畴。有的专业毕业要求分解点整体上表达不够准确,简单分段,缺乏关联支撑和达成度评价的基础和依据。
(5)有的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支撑关系不到位、不平衡,支撑逻辑不够科学。有的毕业要求项支撑课程太过密集(这样也会让每个高支撑的课程实际上支撑度下降),有的毕业要求项缺乏充分的支撑。
3.关于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1)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不能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提供后期的课程支撑,包括专业特色支撑、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支撑等。有的专业在课程体系调整中缺乏与行业的密切联系。
(2)部分职教师范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职教师资培养的教育特色不够。有的专业的职业方向课程的岗位课程设置不合理,对接岗位知识能力要求不明显,或未能细化岗位对接需求设置课程。
(3)有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重复设课现象,有的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足,或选修课对接当前社会需求不够。与相关行业建立联系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的力度可适当加大。
(4)师范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为江西基础教育服务,其他应用类专业的课程如何对接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特色、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不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未突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特殊要求。
(5)有的专业课程未按相关教指委的要求开足核心课程,有的专业在课程名称、课程先行后续关系、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和开课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关于实践教学安排
(1)有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实践教学的安排不够明确和细化。建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教会、学会反思学习。
(2)有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要求项的关联支撑关系理解不到位。通过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和标准、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的认识还需加强。
(3)师范类专业对学生教育实习,要有具体任务要求,为学生后续考证、考编、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5.关于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议
(1)要在“践行师德”要求项中突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的要求。要在“学会育人”要求项中增加学生“熟知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的学生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要求。
(2)适当增加专业主干课程与班级管理实践课程、“三字一话”等师范教育类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学时,以使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能力可增加教师礼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选修课程。
(3)增加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技能,使师范生能适应中学教育现代化智能化的需要。加强师范生对现行的中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了解,特别是在教法上有所突破,从教学设计到命题研究,从课堂教学到试卷评奖,从学业水平考试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与培训。各学院应在校外专家论证和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审核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形式,组织相关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再次学习相关指导文件,充分理解专业认证理念,树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导向意识,把握人才培养体系调整的目的和意义,熟悉并掌握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要求和文本规范。
2.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各学院应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研读专家论证意见的基础上,对照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认证标准、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切实完善切实落实好2019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产出导向为指导,充分把握学生培养要求和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3.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和课程大纲修订工作。以完善和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向全体教师认真解读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要讲清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让全体教师充分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对照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